走进汨罗籍著名航空摄影家吴寿庄地处京城繁华地段的家,不见一件奢华的家具和饰品,眼前的简单装饰和朴素陈设,与身为大校军衔、我军高级记者、入编《世界名人录》的著名航空摄影家的主人身份形成强烈反差。
退休后的吴老行事低调、深居简出。采访前,记者拨通电话,吴老一再谢绝采访。在记者的执意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那渊博的学识,豁达、爽朗的性格以及对摄影艺术的独到见解,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长达4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吴寿庄拍摄了大量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且个性鲜明的航空摄影作品。他用相机撷取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既定格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轨迹,也捕捉了祖国壮美山河的迷人风韵。作为中国一流的航空摄影家,其作品主要包括军旅生活(以空军为主)和自然风光等,部分作品发表于各个时期的《解放军画报》《中国旅游》《锦绣中华》《中华风貌》《中国自然景观》《国际地理》《皇家博物馆》《中国》等国内外30多种著名杂志和画册,充分展現了一个摄影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吴寿庄出身湘北普通农家,是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给了他学习摄影艺术的机会和日后登堂入室的平台。1956年,吴寿庄刚入伍两个月,就被部队派往沈阳军区政治部举办的一个摄影培训班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光与影的世界。从此,他便与蓝天和相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5月的一天,吴寿庄拍摄的一幅习作刊登在《空军报》的报眼位置,这幅作品赢得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交口称赞,也使他更加坚定了从事摄影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机会来之不易,年轻的吴寿庄决定走专业摄影师之路。他十分清楚自己文化水平低,知识储备少,加上还刚刚摸到相机,许多技巧还一知半解,要想在这个高手云集的领域崭露头角,不下一番苦功无异于痴人说梦。想到这,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年轻的吴寿庄天生有着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不服输的劲头。他抓住点滴时间,从构图、用光等最基础的技能学起,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劲头苦练摄影基本功,用心揣摩摄影技巧。
刀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钻研,终于让他找到的登堂入室的门径。渐渐地,他在各类专业报刊发表的作品逐年增加,个人的知名度也随之不断提高。1971年初,他终于如愿以偿,由沈阳军区空军部队调到解放军画报社担任专职摄影记者。
此后,吴寿庄大部分时间从事空军部队摄影报道。蓝天、白云、翱翔的战机和机翼下五彩斑斓的世界几乎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全部。
各地机场和空军生活大同小异,很难拍出有新意的照片来。而且军内外专兼职摄影者对各类飞机的不同角度都重复拍了不知多少遍,要推陈出新很不容易。为了寻找新角度和新创意,他深入部队认真观察空军训练和生活,和各种典型人物深入交流。他曾到过空军的大部分机场,采访过空军歼5、歼6、歼7、强5、轰5、轰6等战斗部队,乘坐战斗歼击机和轰炸机升空拍照40多架次,飞行50多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观察和反复推敲,同时悉心研究航拍难题,他终于抓住航拍的要领,拍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超音速战斗歼击机在万米以上高空飞行,破雾穿云,快如流星。拍摄超音速战斗机在高空训练的壮丽场面,捕捉人们难以看到的高空瞬间,无疑是最能反映空军战士艰苦训练和高超技能的好时机。1974年11月,吴寿庄随机升空拍摄,原设想在万米高空拍摄四机拉烟照片。但升空后,飞机上升至11000米高空时,由于空中湿度小,拉不出烟来,他只好请飞行员继续升高。不料,飞机跃升到14000多米,已见到烟柱时,他却因身体失重,头晕眼花,飘浮在机舱里,只得戴上氧气罩吸氧。但就在此时,摄影记者的使命感从心底升起。他毫不犹豫地摘下氧气罩,屏住呼吸,抢拍了珍贵的四机空中拉烟镜头。着陆后,他一连三天都没缓过劲来。该作品后来以《利剑》为题刊发在《解放军画报》,赢得业内外一致好评。
为表现空军飞行员在空中的活动,他曾冒着极大的风险在超音速战斗机上拍摄《领头雁》。该作品因构思巧妙,主题突出,表现力和艺术性强,荣获全军摄影大赛一等奖。为表现空军轰炸机神速准确抵达指定目标上空,投得下,炸得准这一主题,他拍摄了大量轰炸机投弹训练的作品。在他的镜头下,战机翱翔云海、阵容威武、势如破竹,充分展现了我军新一代轰炸机的王者风范。其代表作《高速度飞出新水平》《在有限空域里》《空军壮志震长空》《上天能打仗 下地能种田》《钢铁飞行员》《超低空飞行》《长空磨利剑》《雨夜练飞行》《一条大河波浪宽》等,使人们在领略空军将士独特风采的同时,获得极高的艺术享受。
在专注军旅摄影题材的同时,吴寿庄还时常把镜头聚焦祖国的锦锈河山,拍摄了大量自然风光片。《吐鲁番葡萄沟》等多幅航拍自然风光作品,入选中国风光展览;航拍的《黄河》入选“1992年中国大自然摄影展”,并获得“优秀奖”。
1987年,作为中国首席航空摄影师,他参与了中、澳两国合作的大型画册《俯瞰中国》的拍摄工作。这部由中外五位摄影师联合拍摄制作的大型画册,向人们揭开了五干年文明古国的神秘面纱,将壮阔绚丽的祖国大地和改革开放的美丽画卷完美地呈现在全世界读者面前。
这本画册,凝聚了五位摄影大师的心血和艺术才华,在国际国内航空摄影界引起极大反响。其部分作品被美国《国际地理》、香港《中国旅游》等著名杂志抢先刊载。
这次成功的合作使吴寿庄声名鹊起。一时间,一提起吴寿庄,人们便会自然想起航空摄影,提起航空摄影,便会想起吴寿庄。
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吴寿庄不仅在摄影创作领域堪称大师,在摄影理论研究方面也卓然有成。他撰写的摄影理论文章《空军摄影经验谈》《摄影专题要从表现特点上下功夫》《力求有新意》等,在《解放军画报》《空军报》等报刊发表,《空海摄影》录入199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摄影通》丛书。
用相机给人们留下无数美好瞬间的吴寿庄,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多次受到所在部队嘉奖并荣获三等功一次;1987年,他荣获总政授予的“从事军事摄影30年”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摄影30年”荣誉奖章。他的名字和成就先后入编《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辞典》《当代湘籍著作家大辞典》。
丁贵强/文
【吴寿庄作品选登】
在复杂气象情况下练硬功
巡航在湖南领空上
利剑
飞行员切磋空战技术
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
家属修飞机
国庆30周年受阅的空军某部队
空军某部做到上天能打仗,下地能种田
彝族飞行员
国产核潜艇,舰长在指挥岗位上
国产核潜艇航行雄姿
海上利剑
松树炮在秋收起义中立过功
云绕六盘山(长征路上)
华山
【人物简介】
吴寿庄,1938年10月岀生,汨罗市川山坪镇人。大校军衔,技术五级,解放军画报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于2012年8月参与《巨人毛泽东》画卷编辑。
编 辑:郑伟胜 杨柳 周敏
技 术:吴国威
监 制:蒋建强 章先进
总监制:黄松柏
温馨提示:转发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