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逐影|徐典波: 摄影家的“观看”之道

发布时间:2019-11-11 09:55:47     

       【摄影师感言】

       这一切源于也关乎影像,就如我已经离不开摄影,可我永远也只是个学生。但我特别在乎自己拍摄的影像。在乎影像并不为奇,但凡拍摄者都钟情于自己的拍摄,想要拍出满意的佳作。怎么拍摄众说纷纭,而我总想用“观看”之道,来进行日常拍摄,也无需证明自己,只是纪录一种现实状态。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可谓家喻户晓,这是他在摄影中强调“观看”的结果,作品呈现了事物的最佳状态。拍摄时,并不是每件事物、场景的最佳状态都会被遇到或“看”到。难能可贵的是,同样的事物对平常人可能觉得可以视而不见,布列松选择“等待”,能发现其的刺激效果,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瞬间。布列松的“等待”,就是他捕捉意象、实现意念的最佳手段。从另一个侧面看,事物也正“等待”摄影家的“观看”, 这是一种预期,是一种期盼事物按照自己所希望的状态呈现出来的境界。

       无独有偶。1959年,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的第一本摄影集《美国人》横空出世,他所实践的“非决定性瞬间”对摄影家深远影响。弗兰克特殊的“观看”,使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与场景具有了特殊的生命感与意义,赋予了它们一种特殊的存在价值。《美国人》如一种先知般的影像预言,道破了美国的精神荒芜的实相,被称为是现代摄影的“圣经”。罗伯特•弗兰克重新定义了当代的摄影语言,他是美国现代摄影界的“教父”。弗兰克就曾表示:“我只是认为我的瞬间比布列松或其他人的更好。对照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构图和完美布光,而是摄影家对他所见到的人和事物的感受。”

       布列松、弗兰克都已离我们远去。他们的“观看”之道,化作一张张影像留存世间,激励和影响着热爱摄影的人们。

       自中学时期开始,我就喜欢摄影。近30年来,我始终认同,照片背后应有一种“观看”的力量。所以,我一直谨记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说过的话:“拍照是凝固现实的一种方式。你不能拥有现实,但你可以拥有影像——就像你不能拥有现在,但可以拥有过去。”

图/文  徐典波

《人间山水》系列01

《人间山水》系列02

《人间山水》系列03

《人间山水》系列04

《人间山水》系列05

《人间山水》系列06

《人间山水》系列07

《人间山水》系列08

《人间山水》系列09

《人间山水》系列10

《人间山水》系列11

《人间山水》系列12

《人间山水》系列13

《人间山水》系列14

《人间山水》系列15

《人间山水》系列16

《人间山水》系列17

《人间山水》系列18

       【摄影师名片】

       徐典波,汨罗市新市镇人。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记者,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协会会员,岳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编    辑:郑伟胜  杨柳  周敏

技    术:吴国威

监    制:蒋建强  章先进

总监制:黄松柏

温馨提示:转发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