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我买了台NK—D810,自那天起,我的生活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摄影,对于我来说,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新奇。
从陌生到入门,我经历了一个兴奋、徘徊、沉默、跨越瓶颈的过程。回眸我的入门之路,可以概括为“五多”。
首先是多看
一是多看书。既然是寻路,就应到书中找。书山有路,书中有黄金,还有颜玉。这一年多时间,我从书店、网上,买了十几本摄影方面的书籍,基本上都读了一遍。一些重点书是翻来覆去的看。比如相机的说明书,一些摄影师关于构图、追光、色彩运用的经典之作,是经常读。
二是多看电视。我家的电视开通了中央电视台的摄影频道。这个频道的节目有摄影师的讲座、有全国各地摄影站摄影作品介绍、有摄影团队在全国各地的采风活动等,内容很丰富。我坚持每天晚上定点看,不仅从中领略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丽风光,还学到了不少摄影知识,受益匪浅。
三是多看照片。每天打开电脑,点开收藏的几个网站。我最喜欢的一个网站叫“视觉中国”,这里面有大量签约摄影师的照片。这些照片最大的好处,是显示拍摄地点和参数。你对照这些参数可以分析照片。
四是多看摄影公众号。我手机上有许多关于摄影知识的公众号。这里面的文章大多是一些摄影师分享的拍摄经验,可操作性强。比如介绍星空拍摄的,从时间、地点、参数设置,包括怎样使用快门线和后期处理等等,都交代得非常清楚。你照着做就行了。
其次是多记
2016年我中过风,记忆力远不比从前。今天看的东西明天就忘,我只能多做笔记加深记忆。再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一年,我写了六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每看一篇文章我要写笔记,每看到一幅好照片,我要写心得。在网站和公众号上看到好的图文,我都下载打印,装订时在前面加几页空白纸,再次阅读后,写下重点和心得,以备日后翻阅。
再次是多问
知识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但我发现了一条小小的捷径:那就是多问。多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老师们一句话的点拨,足胜你思考好多天。
刚买相机时,对照说明书看也不太明白。便想找到了税务局的仇勋老师。那段时间,我总是想办法跟仇勋老师在一起,白天去他办公室,晚上约他走步,然后去他家里,围着他问这问那,仇勋老师也不厌其烦地教我。那两个月,是我入门之路最坚实的步履。
然后是多想
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看起来简单,但钻进去后,才知道是门很深奥的学问。我可以用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来表达我的思想和情绪;画一幅画,我想怎么构图就怎么构图,需要什么可以画什么。但摄影不行,你眼前的场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想加点什么,你得等待,等待亮点的出现。想减点什么,你得绞尽脑汁想角度,并不停尝试。
因此,拍摄时要想,闲着时也要想;白天想,躺床上也要想;想拍摄什么主题、想怎样表达这个主题;想最佳拍摄地点、最佳拍摄时间;想怎样构图、怎样用光;想别人的照片为什么是这样拍的,而我是那样拍的……
最后是多拍
我到了汨罗各乡镇,几乎走遍了汨罗的山山水水,拍了近两万张照片。从买相机那天起,这架NK-D810就没离开过我,上班带着,出差带着,走亲访友也带着,为的是随手可拍。
摄影是件很辛苦的事。为追寻光影,需要早出晚归,两头不见天。无数次,天刚刚启明,我就站在了远方的山头上;无数次,夜深人静了,我还在江边独自徘徊。
曾经,我从两米多高的墙上摔下过,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我没有因此而却步。后来我总结:这一跤摔得好!它让我户外摄影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
摄影之路,虽一路艰辛,但也一路欢歌;虽一路荆棘,但也一路芬芳!
2019年,我的作品《奋勇争先》获湖南省政法系统第28届书画美术摄影比赛摄影类一等奖,《江山多娇》获岳阳市法院系统书画美术摄影比赛摄影类二等奖。
我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意志更坚的堡垒。既然我选择了摄影这条路,并入了门,我将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并以此作为我人生的追求。
(欧阳建新 汨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编 辑:郑伟胜 杨柳 周敏
技 术:吴国威
监 制:蒋建强 章先进
总监制:黄松柏
温馨提示:转发须注明出处